在浩瀚的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它们或抒发情感,或描绘自然,或反映社会现实。“出没风波里”这句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
背景介绍
- 创作时间: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
- 地点:夔州白帝城附近的高山之巅。
- 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等,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 时代背景:当时正值安史之乱之后,国家动荡不安,民生凋敝,杜甫个人也经历了家破人亡的痛苦,长期漂泊在外,生活困顿。
诗句解析
“出没风波里”这一句出现在诗歌的第三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里,“出没风波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身处乱世之中,如同小船在风浪中起伏不定,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全诗赏析
《登高》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分为四联,首联写景,以宏大的视野展现秋天的景象;颔联抒情,通过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颈联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对生命无常和疾病缠身的感慨;尾联则是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总结,流露出对生活的厌倦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影响与评价
《登高》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模仿此诗进行创作,甚至将其视为学习古典诗词的典范,这首诗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出没风波里”这句诗不仅仅是《登高》中的一句妙语,更是杜甫一生坎坷经历的真实写照,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诗人在逆境中依然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古人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勇气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