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的意思是什么
“罄竹难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是用尽了竹子也难以写完,形容罪行极多,无法全部记载,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原文是:“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东都妙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岂忆同辇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罄竹难书”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乱之后,一切都化为乌有,连罪恶的记录也无法用尽竹子来书写。
成语“罄竹难书”的近义词有“罪大恶极”、“擢发难数”等,反义词则有“功德无量”、“德高望重”等,在用法上,这个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或状语,表示罪行多得无法全部记下。“他的罪行罄竹难书,最终被判处了死刑。”
“罄竹难书”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类似用法,在现代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中,这个成语也被广泛使用,用以形容某些人物或事件的罪行极其严重。
“罄竹难书”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它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罪行之多、罪恶之深,让人对犯罪者产生强烈的厌恶和谴责之情,在使用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语境,将其用于描述各种严重的罪行或不良行为,我们也应警惕自己不要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做一个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