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粿,又称艾糍粑、青团子,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期间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特色小吃,其独特的香味和软糯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而制作清明粿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便是“清明草”,这种植物在中文中通常被称为“艾草”或“鼠曲草”。
清明草:艾草与鼠曲草
艾草(Artemisia argyi) 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菊科蒿属,它的叶子呈羽状分裂,表面覆盖着一层白色的绒毛,散发出一种特有的香气,在中医中,艾草被认为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常用于艾灸疗法和中药配方中,而在清明节制作清明粿时,人们会选择采摘新鲜嫩绿的艾草叶作为主要原料之一。
鼠曲草(Gnaphaliumaffine) 另一种常见的用于制作清明粿的植物是鼠曲草,学名为“Gnaphaliumaffine”,这种植物同样属于菊科,但其形态特征与艾草略有不同,鼠曲草的叶片较小且密集排列,花朵多为黄色或淡黄色,整体给人一种小巧玲珑的感觉,尽管名字听起来有些不太友好,但实际上它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中药材,并且同样可以用于食品加工领域。
清明粿的制作过程
- 采集材料:在清明节前后,前往郊外或田野间寻找生长旺盛的艾草或鼠曲草,注意挑选那些叶片完整无损、颜色鲜亮的植株。
- 清洗处理:将采集回来的艾草或鼠曲草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去除根部及老叶部分,只保留最嫩的部分备用。
- 熬煮取汁:把清洗干净的艾草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待水色变绿时即可关火冷却,过滤掉残渣后得到的液体就是所谓的“艾草汁”,对于使用鼠曲草的情况也是类似操作步骤。
- 面团调制:将糯米粉加入适量的艾草汁(或者鼠曲草汁),搅拌均匀直至形成柔软适中的面团,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白糖或其他调味品增加风味。
- 包制成型:将调好的面团分成小块,每份搓圆后压扁成饼状,中间填入豆沙馅或其他喜欢的内馅料,然后收口捏紧并滚圆。
- 蒸熟享用:最后一步是将包好的清明粿放入蒸笼中大火蒸约20分钟左右即可出锅食用了。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无论是采用艾草还是鼠曲草作为主要原料,都能制作出美味可口的清明粿来,这两种植物不仅赋予了这道小吃独特的香味和营养价值,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寄托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