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智慧火炬 2025-07-01 15:03:21 谈房产 25 次浏览 0个评论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这个节日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在公元前278年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和菖蒲、佩戴香囊等。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在这个节日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作不仅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1. 《端午》 - 文天祥(南宋)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端午节所作,表达了他对屈原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身处逆境仍保持清醒的志向。

  2.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 李清照(北宋)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李清照的这首词描绘了端午节时的热闹场景,通过对石榴花、绿杨树、五彩丝线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气氛。

  3. 《竞渡诗》 - 刘禹锡(唐代)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刘禹锡的这首诗虽然不是直接描写端午节,但其中的“竞渡”二字暗示了龙舟竞赛的场面,体现了古人对这一活动的热爱。

  4. 《浣溪沙·端午》 - 苏轼(北宋) “软语叮咛香如故,涨痕添、半篙清水浅深流,红莲白莲相见。” 苏轼的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尤其是对莲花的描写,充满了诗意。

  5. 《小重山·端午》 - 辛弃疾(南宋)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行远,霜鬓明朝又一年。”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对端午节早晨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6.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北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虽然这首词并非专门描写端午节,但它中提到的赤壁之战与端午节期间的一些地方传统活动有关,因此也被一些人认为是与端午节相关的文学作品。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7.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辛弃疾(南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端午节的背景,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8. 《满江红·写怀》 - 岳飞(南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的这首词虽然不是直接描写端午节,但其豪迈的情感与端午节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相呼应。

  9. 《水调歌头·游泳》 - 毛泽东(现代)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毛泽东的这首词虽然创作于现代,但其中的“才饮长沙水”一句暗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饮雄黄酒,因此也可以看作是与端午节相关的作品。

  10. 《七律·长征》 - 毛泽东(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虽然这首词主要描述了长征的艰辛历程,但它所蕴含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与端午节所倡导的坚持和勇气相契合。

这些古诗不仅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后人了解这一节日的重要窗口,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端午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润玩网,本文标题:《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